兼职美工 历史学习与考试中“概括”的4个层次

发布日期:2024-09-11 08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兼职美工 历史学习与考试中“概括”的4个层次

思维是在概括中完成的,认识的东西种类越多、谈论的东西范围越广,对概括的要求就越高。可以说,一切的学习活动,都离不开概括。语言的语法、数学的定理、物理的公式、化学的方程、政治的原理等等都是不同程度的概括。历史也是这样,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概念,大概念、中概念、小概念、微概念,都是不同程度的概括。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说:“概括性越高,知识系统性强,迁移越灵活,那么一个人的思维和智能就越发展。”历史学科也是这样,郑林教授说,“概括”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能力之一。在高考试题中,对“概括”能力的要求是无处不在。仅2022年高考试题中,材料题里明确要求“概括”的设问就有这么多,全国卷、地方卷都有,这还是不完全呈现。

图片兼职美工兼职美工兼职美工

明确的“概括”这么多,其它的虽无“概括”二字,但在事实能力要求上却必须要有“概括”,哪怕是那些写明了是“分析”,感觉与“概括”相背的设问,具体的答案里的每一小条却都需要概括。当然,在我的理解里,不仅仅是材料题需要概括,选择题一样需要概括,可以说,在历史的学习和考试中,“概括”无处不在、无孔不入,概括能力的高低,直接影响着历史学习的成效。首先,什么是概括?很难讲清楚,以概念解释概念容易让学生云里雾里,于是决定先体验,再总结。结合自己对概括的认知,我将概括分为4个层次。层次一:当只有一个历史人物或事物时,把“一个”概括为“一类”,即将一个人概括为一类人,将一件事概括为一类事。这一条出自陕西的闫亚宁老师,是我所见关于概括的解读中最经典、最实用、最认可的一个表述。表格里列举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物,要求学生将其进行抽象概括,奖“一个”概括为“一类”。

图片

图片

装修然后举了3个例子,我们把一句话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替换,以达到概括的效果。在高考阅卷中,完全照抄材料是不给分的,都要求进行简单的概括,于是对于涉及的名词,特别是重要的人物、事物进行改写就很有必要。

图片

层次二:当面对同层面的一组事物时,概括其实是找出他们的共同点,这也是概括最原始的含义,是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最常见的概括。

图片

图片

这种在同一层面的人物或事物中间找共同点的难度并不大,是人文社会学科最常见的,很多共同点集合而成的一个个概念,成为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。层次三:对差异较大的事物进行概括,相比于上一个层次,它的共同点已经比较抽象,不是那么直接和直观。

图片

图片

层次四:面对差异极大的一组事物进行概括,到这个层次已经非常抽象,已经到了难以形象描述和通俗解释的层次。这个层次,如果不进行解释、阐发,学生根本理解不了。这是谈论的事物极其宏阔,已经到了哲学的层次。哲学里的那些物质、意识、意识形态、生产力、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、上层建筑……等等。

图片

图片

这个级别的概括,都是“哲学”层级的,已经极端晦涩,常见的几个还是要解释一下。谈论的范围越广泛,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、概括起来就越抽象。概括能力是一直需要培养的,在我的认知里,美工兼职不仅仅是材料题需要概括,选择题也是需要概括的,需要我们对材料涉及内容的进一步理解。

图片

例如上面选择题2里,需要我们把陕西、河南、山西、直隶概括理解为“北方地区”,把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概括理解为“南方地区”,然后才能进行准确解答。在选择题3里,需要将官员依法履职、陪审员公正公平、成年男子享有权利义务概括为“责任”。凡此种种,选择题里对概括的四个层次的考查都有大量的例子,不一一列举。最后的训练是两段材料,因为是高一学生,要求不高,能简单概括就行,于是组编了两段材料,学生尝试着将一个个长句子概括为短句。

图片

图片

第一段材料主要来自教科书语句,第二段是一道高考题,额外加入了一些角度改编了一下。学生需要将“宋元时期,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、可乘载数百人的巨舟,天文定位技术和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。”概括为类似“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提高”、“造船技术发展,先进科技应用于航海”等短句。这个内容是半个月前给高一学生讲的,在初期还有部分学生留在教室,在高一12班讲,他们提前做了学案,学生提前做了一下,互动效果还可以。后来大规模感染,学生都回家了,在钉钉上又给其它班学生讲了一下,不知道理解掌握得咋样。曾经在某一本书里看过,在澳洲还是南美洲的一个土著部落里,当地人没有“鱼”这个概念,那里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鱼,都有差别较大的命名,没有统一的“鱼”个抽象概念。概括和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?是见识,见识的新事物越多、越需要概括和概念。我自己是云南人,来广东很长一段时间,我始终不能准确分清这是蘑菇、那是平菇、这是香菇、那是猴头菇……,因为在云南有大量的野生菌,云南人几乎把除了金针菇之外的所有人工栽培的菌统一命名为“人工菌”,不管是什么品种。“人工菌”就是一个概括,是和我们传统认知的野生不一样,人工栽培出来的,是视野扩展但是面对种类繁杂的事物后进行的抽象和概括。当然,反过来,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了解得越深入,对个体的差异认识越明显,那就越需要一个个清晰的标志来界定它。身处广东,你就慢慢会区分,这是蘑菇、那是平菇、这是香菇、那是猴头菇……认知越广,事物越杂,概括就越显得必要。认知越深入,对象越明晰,就越不能大而化之的概括,反而需要一个个有清晰界限的专属称谓。在历史教学和学习中也是这样的,我们既需要概括,把一个个具体的、零散的史实抽象为一个个概念,随着学习的深入,我们又不能局限在一个个大而化之的概念里,而是需要深入具体的、具有特性的事件和人物里,发现与众不同的那一面。概括,反概括,都需要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