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职美工 短视频里的“小帅小美”会不会把电影“玩坏”

发布日期:2024-11-15 11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  ■本报记者 王彦兼职美工

  “注意看,这个男人叫小帅,他的女友叫小美”——类似电影解说视频日前被大导演张艺谋吐槽“无语”。

  近期一次采访中,张艺谋呼吁观众走进电影院,亲身体验大银幕带来的视听享受,而非仅通过手机快速浏览几分钟的电影解说。他强调,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、沉浸感无可取代,希望人们能回归传统方式观影,尊重电影的艺术本位。

  连续两天,“张艺谋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很无语”的话题霸屏社交网络,一线导演的呼吁激起千层浪。许多人力挺张艺谋,称“电影人苦短视频久矣”“劣币不能驱逐良币”;持不同态度的声量也很可观,“烂片可避雷,佳作能安利”“电影还需自身品质过硬”是这部分网友的鲜明观点;更有人提醒,数字时代文娱消费习惯的迭代不可逆,如何从“存在即合理”促就“双赢”是破局关键。

  一个无法忽略的背景是,2024年第三季度,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、总票房较2023年同期下降均超43%。随着今年春节档、暑期档、国庆档相继落幕,年总票房比去年减少至少100亿元,能否赶上2015年的数据仍是个问号。正因此,张艺谋一番话可谓折射了电影人的普遍痛点。短视频里的“小帅小美”会不会把电影“玩坏”?电影人何以在发展的攻坚期纾解痛点?除了防上瘾,网友刷此类短视频该注意什么?我们对话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,希望从这场互联网辩论中找寻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能。

  智库专家:法律问题先于艺术问题兼职美工

  “先谈合不合法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开门见山。她认为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存在相对普遍的引用限度不合理问题。“一个人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,就能将片方的投资和创作者几年的心血‘拿来’,经剪辑后变成自己的,这一定是侵权的。”背后是平台没有承担起基本的监管责任,任由侵权视频侵蚀影视内容创作,进而侵蚀影视产业的肌体。

抠图

 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徐瑄也把版权问题置于辩论的焦点。“注意力经济时代,对影视作品进行二创并由此获得流量后,怎样厘清博主是否以盈利为目的、有没有因相关视频产生盈利是很难界定的。”▼下转第六版(上接第一版)她介绍,目前相对明确的,是电影解说短视频若按二创自己的理解歪曲原意,就构成了对电影作品的有意破坏。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:著作权包括保护作品完整权,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、篡改的权利。

  互联网有记忆,影视剧与短视频对垒舆论场并非首次。2021年,“小帅小美”曾引发版权大战。彼时,多个行业协会、视频平台、影视公司、艺人等联合发布《关于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》,呼吁短视频平台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,清理未经授权的内容。

  三年时移世易。数字文娱的注意力争夺战里,“短”内容已长驱直入,据《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今年6月,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.5亿人。而挑选剧情片段到短视频平台宣发,业已成为电影、电视剧推广的必要动作,被电影人自嘲“打不过就加入”。“连《流浪地球2》这样的大片,都能通过切条看个大概,还有什么样的电影能躲过短视频的围猎?”更极端的例子发生在本月,贾樟柯新作《风流一代》将于11月22日公映,11月7日,导演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文,恳请大家拒绝观看已在网络流传开的新片盗版。

  支菲娜认为,影视作品版权规范化是必须的。眼下,一些短视频平台吃尽流量红利兼职美工,却对侵权视频消极作为、不作为,“整治平台应是当务之急,因为视频侵权从本质上是国家文化安全问题”。只有对原创作品进行有力保护,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行业生态环境。

  短视频从业者:谁说“电子榨菜”毫无营养

  相对年轻的短视频行业里,偶成算是老资历了,为MCN机构工作,之前曾是某头部电影类自媒体主编。姑娘说得坦诚:“每个人基于各自立场、人生经验,会对同一件事持不同看法。我理解张艺谋导演,但站在用户立场,大家何尝不喜欢在看片前先做快速了解、排雷?这是一种用户需求。”

  以短视频从业者的立场,美工招聘她认为解说类视频之所以掀起热度,一方面是广泛的用户需求使然,另一方面解说类视频相对易入手,会激发网友的二创热情,供需两旺,所以双向奔赴。

  再以“审美”为例,在广大电影人及爱电影人的眼里,以短视频为代表的“电子榨菜”毫无营养。尤其影视解说备受质疑和诟病的,是其对作品的压缩一定程度造成了“肢解”,加剧了文化“速食主义”。比如“3分钟看完××电影”“10分钟看完××电视剧”的剪辑,所有男主角叫“小帅”,女主叫“小美”,反派一律喊“丧彪”,将作品简化为直白、简陋的故事梗概。张艺谋此次言及的“电影艺术本体”,恰被认为短视频容不下的异类。当时长榨干了镜头、调度、隐喻、蒙太奇等艺术性,电影也好、电视剧也罢,都可能成为面目相近的“故事会”。

  话筒递给短视频业界,偶成告诉记者,如同现在的微短剧也在追求精品化一样,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固然有所谓套路,“但也是一门技艺”。剧情关键片段的捕捉、背景音乐的选择、文案的品质、讲述的节奏感、末尾留悬念以制造“未完成的紧张感”等,在一个良莠不齐、相对粗放型生态里,是甲之模板、乙之“技法”进而“艺术追求”。毕竟,榨菜也能提鲜,只要原片里有真材实料。

  电影学者:数字时代躲不掉,关键还在因势利导

  技术越进步,人们越繁忙,耐心越成稀缺品。

 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反复强调“时代”,他认同稻田丰史写在《倍速社会:快电影、剧透与新消费文化》中的一些现象。我们身处“倍速时代”,互联网技术让我们轻易获取海量知识,也使我们接触的信息越发碎片化。当时间和耐心成为奢侈品,短视频作为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,能使人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换取高密度内容。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无非是人们追求信息传播效率的必然结果之一。

  “我们不能忽视观众习惯的改变,不能拒绝时代的脚步。”陈晓达说,既然技术迭代不可逆、数字时代躲不掉,对电影人而言,与其责难“短视频杀死电影”,不如思考怎样因势利导,善用短视频的触达逻辑,同时坚守电影艺术精品的追求,用好作品把观众请回电影院。“短视频、微短剧领域而今生机勃勃,呈无人浇水也能自发生长的原生态。为何不能把这些‘植物’放在文艺的百花园里作为其他样式的补充?因势利导总比放任自流好。”他觉得,短视频里的高效率、强互动是抓住今天年轻网友的“灵魂”要素,或许能为传统电影叙事带来启发。

  硬币的另一面,观众无法被苛责,但观众亦需要引领。譬如完善文艺评论体系、社会评价体系,以鼓励观众更注重电影的内涵和价值,而不仅仅追求视听层面的一时之爽;譬如推动美学教育,让更多年轻一代既能欣赏视觉奇观,也能看懂影像间蕴藏的生活教益、历史之思、人性真谛;既能玩转风驰电掣的游戏、电竞,也愿意在光影里享受心灵的安静与平和。

  “电子榨菜”吃多了会不会造成大众惯性的“向下兼容”?陈晓达直言兼职美工,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,它的出现也曾被文学视作“猛兽”,但人类文明史已经证明文学不朽。电影也一样,“电影《神鞭》里的主人公,本是用辫子格斗的高手,但枪炮时代,他摇身变为神枪手,换了武器,但灵魂不变。”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